地礦新聞
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二屆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學術交流會在西安召開
7月22日至23日,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二屆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學術交流會在西安召開。原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汪民出席開幕式并講話。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王雁林,陜西地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建勤出席開幕式并致辭。應急管理部地震與地質災害救援司副司長胡杰,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原巡視員關鳳峻,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會長侯金武,監事長賴文生,副會長劉隨臣、寧俊棟、武選民、吳琳、韓子夜、徐小連,陜西地礦集團副總經理馬貴鎖出席開幕式。
汪民在講話中就做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出四點要求。一是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二是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必須堅定不移地推動傳統地質工作向現代地質工作的根本轉變;三是認真開展黃河流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格局調查研究,扎實服務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四是牢記責任,扎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劉建勤在致辭中,對會議在陜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劉建勤說,陜西是地質災害易發多發省份。2015年,陜西地礦集團秉承“為政府分憂、為社會服務”的宗旨,依托專業優勢,主動請纓,累計投資上億元,組建了全國首支整建制的省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排查隊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搶險救援隊。人員規模329人,下設14個支隊,并“對口到市、派駐到縣”,形成了完備的指揮和應急響應體系。2017年,陜西省應急委、省環保廳分別授予應急隊“陜西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排查隊”、“陜西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搶險救援隊”牌子。2020年,省安委會、省防災減災委重新授牌,將兩支隊伍作為第一批省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正式納入到新時期應急管理體系,成為全省地災、環境應急搶險救援的重要支撐力量。
劉建勤說,近年來,陜西地礦集團加快融入秦嶺生態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與陜西省政府聯合設立“秦嶺礦山生態修復基金”,與黃河上中游管理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修復等工作。地災和環境業務已成為陜西地礦集團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本次學術交流會以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為主題,陜西地礦集團愿與各位參會代表、行業專家一道,共同研究探討地質災害、環境領域的專業課題,凝聚更多的智慧與共識,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大局。
協會二屆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審議并表決通過了《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二屆理事會成立以來工作報告》、《〈關于協會更名為“中國地質災害防治與生態修復協會”的提案〉的報告》、《關于修改〈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章程〉的說明》、《〈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理事、常務理事、負責人、監事產生辦法〉的說明》、《關于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授權理事會有關職權的提案》。
學術交流會上,中國科學院彭建兵院士作了題為《黃河流域地質災害研究》的特邀報告。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原巡視員、研究員關鳳峻,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進德,陜西省地質調查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范立民,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博士王雁林分別作了題為《黃河流域生態修復與礦山生態修復》、《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一些思考》、《黃河中游煤炭基地保水采煤研究30年》、《陜西省礦山生態修復新機制新成效》的主題報告。
學術交流會同時邀請黃河流域相關省份工程技術人員圍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新技術、新機制作了專題報告。
本次會議由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主辦,陜西地礦集團協辦。會議采取線下(現場)+線上(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召開。相關專家、學者及會員代表,陜西地礦集團副總工程師,突擊總隊辦公室(生產經營部)、所屬地勘單位有關負責人共計600余人線下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