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板塊
工程地質勘察成果
近50年,我國開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國民經濟建設。一系列鐵路、公路、水利水電、國防、城鄉建設、礦山建設等工程的實施,給工程地質勘察帶來了用武之地。陜西省地礦局的工程地質勘察隊伍在這一時期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取得豐富的工程地質勘察成果。據不完整統計,先后實施各類工程地質勘察項目4000余項,取得多項國家、省(部)級勘察成果獎。勘察工作涉及國民經濟建設的方方面面。
60-70年代,陜西省地礦局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先后開展或配合開展了襄渝、成昆、陽安等鐵路工程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為確定線路方案,解決若干復雜工程地質問題做出了貢獻。通過系統總結鐵路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形成了《山區鐵路工程地質》和《突破禁區選好成昆鐵路》等專著。《山區鐵路工程地質》著重論述了山區鐵路建設不同階段工程地質勘察目的任務、內容和工作方法,各類工程地質問題及其勘察處理,是鐵路工程地質史上的經典著作。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是我省開展水庫工程地質勘查最早的單位之一,該隊1954-1961年,先后開展了輞川、澇河、羊毛灣、褒河、石泉、黑河、太平峪和圣山等水庫以及寶雞峽引渭工程的工程地質勘察。同期,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開展了三門峽庫區灞河-潼關段水庫淤積、浸設和坍岸的工程地質勘察,丹江水庫、勉縣陳家灣水庫等工程地質勘查。這些工作為水庫的選址建設,防滲漏安全運營等提供了寶貴資料。1978-1981年完成的黃河三門峽庫區應用階段工程地質問題研究獲地礦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受地質和自然地理條件制約,區域工程地質條件多較復雜。查明區域工程地質條件對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和工程規劃布置有重大意義。根據國家總體安排,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1983年完成了《黃河中游區域工程地質》,1982年3月-1984年10月完成了《陜西省工程地質遠景區劃》,勘察成果都系統的闡述了區內工程地質條件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國家建設規劃提供了豐富的工程地質資料依據,成果獲地礦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圍繞大中城市建設需要,1983年-1992年,陜西省地礦局第一、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先后開展了西安、寶雞、咸陽、渭南等城市的綜合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基本查明了區內工程地質條件,對影響工程建筑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進行了詳細評價,為城市建設規劃提供了重要工程地質依據。
根據陜西省工程地質特征及主要的工程地質問題,陜西省地礦局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開展了多項專門性研究。該隊1984年完成的《陜西黃土工程地質性質研究》被認為是我國當時研究黃土區域工程地質性質的一份重要成果,達到較高水平。1986-1990年完成的《陜南山區脹縮土工程地質性質的報告》是我省第一份專門研究脹縮土工程地質性質的報告。
八十年代以來,我國開展了大規模的國民經濟建設活動,圍繞國家建設工程,特別是公路建設和城鄉建設工程的工程地質勘查成果特別豐富,完成的城鄉建設工程場地工程地質勘查數千項,成果不勝枚舉。完成高等級公路路基、隧道等工程地質勘查40余項;代表性工程有:國道108線秦嶺隧道工程地質勘察;西部大通道包頭-北海線陜西境靖邊-安塞段高速公路初勘;黃陵-延安高速公路初勘;西安-漢中高速公路秦嶺Ⅲ號隧道工程地質勘察等。為公路建設做出了貢獻。
高層、超高層建筑物場地工程地質勘察是陜西省地礦局80年代后期進入的一個新領域。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1985年2月開展了我省最早的高層建筑“西都大廈(20層)”巖土工程地質勘查以來,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九O八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地質工程總公司先后開展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地質勘察150余項。勘查工作遍及三秦大地,多項勘察成果獲省級以上獎勵。
↓下一篇:最后一篇